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博士后网» 流动站简介

林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简介

发布日期: 2019-06-17   点击数:次   信息来源:    作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于2007年由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本学科涵盖森林培育、森林保护学、林木遗传育种、森林经理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森林生态学、经济林学、木材高质化利用9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方向。林学博士后流动站依托现有的多个科技创新研究平台,以西北地区、尤其是秦巴山区和黄土高原为研究对象,在林木良种选育、抗旱造林技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修复、森林生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重大森林病虫鼠害可持续控制、林木菌根与抗逆性,核桃、板栗、红枣、花椒、杜仲等西北地区区域性重大经济林木品种改良与丰产栽培技术、森林生物质能源等领域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科学研究,并取得重大进展。

流动站现有教授、研究员等正高级职称29人(二级教授4人,三级教授8人),副教授、副研究员等副高级职称84人,博士生导师47人,硕士生导师106人。双聘院士2人,国家级领军人才1人,国家级青年人才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

流动站依托的平台包括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安塞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陕西长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和陕西秦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林业局黄土高原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西部森林生物灾害治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经济植物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林业综合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西北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古树名木保护与繁育、红枣、花椒、元宝枫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陕西省红枣研究中心、陕西省核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该流动站拥有教学科研和实验楼2栋,形成了教学实验室、科研实验室、学科公用平台,以及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平台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985工程”创新平台构成的科研平台,科研经费充足,仪器设备先进,能够满足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科研需要。现有光合测定仪、凝胶成相系统、荧光分光光度计、全自动凯氏定氮仪、高效液相色谱仪、高效气相色谱仪、实时定量PCR、调制式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IMAGING-PAM、全自动凯氏定氮仪、高速冷冻离心机、喷雾干燥仪、梯度观测系统、涡度相关测量系统、总有机碳/分析仪、荧光显微镜、自动气象站、原子吸收仪、便携式光合荧光仪、植物组织细胞匀浆机等各种实验仪器设备,建成了林木组培实验室、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监测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室等相配套的室内实验室和野外观测平台。科研经费充足,仪器设备先进,能够满足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科研需要。

该流动站自 “十三五”以来,先后承担国家“973”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课题、科技支撑类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170余项,累计到位经费近1.3亿元。累计获奖成果10项,发表论文1040篇,出版著作30余部,授权专利84项,通过省级及以上良种审定29个(含国家良种审定6个),颁布各类标准12项。在抗旱造林技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修复、气候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的响应、林木菌根与抗逆性、重大森林病虫鼠害可持续控制,杨树、油松、核桃、板栗、红枣、花椒、杜仲、仁用杏等林木良种选育与丰产栽培技术、生物质能源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居国内领先水平,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流动站负责人:王利兵

流动站工作人员: 袁喆               办公电话:029-87081135


编辑:0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