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博士后网» 新闻中心

【转载】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一线的中国博士后

发布日期: 2020-08-13   点击数:次   信息来源:    作者: 

                                                   

郭海鹏,山东大学博士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援鄂医疗队队员,2020年2月奔赴武汉。郭海鹏与同事共同编写了《国家援鄂医疗队武汉方言实用手册》及音频材料,被网友誉为“战时方言密码本”,成为援助武汉各医疗队方言交流的学习教材。援鄂期间,郭海鹏与团队其他成员还开展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2019-nCoV药物筛选与评价研究”项目,修订新冠肺炎治疗指南,用于抗疫一线治疗。

                                                   

吴东波,四川大学博士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援鄂医疗队队员,2020年1月20日奔赴武汉。他在自己的战地小记中写道:“初来武汉,参加完培训及简单整理后,我和同行同事便在酒店剃了光头,大家一心想着怎么方便、怎么节约时间、多把时间和精力放在精心救治患者身上。来到武汉已经一周,作为一线工作人员,大家积极投入病房的临床救治工作。作为危重病人的收治医院,患者的病情相对还是危重。听闻是华西医院的团队来接管这个病区,患者给予了很高的期待和很大的希望。每天我都在努力的关注患者病情变化,积极和上级医师讨论患者的治疗方案。在华西MDT模式下,对每一个危重病人进行会诊,每天都对每一个病例进行治疗方案优化,部分病人的病情逐渐好转。我自己也在实际工作中,结合感染病学专业的角度,和院感护士一起,积极加强感控培训和监督,防止医务人员的交叉感染。疫情不退,我们不走,在工作实践中去践行一个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古正涛,南方医科大学博士后,赴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重症病房开展支援工作。他所在院区大部分危重症患者都有严重的肺部疾病,有人上了CRRT,有人用了ECMO,呼吸机的支持参数都非常高,随时都可能需要紧急抢救,还要克服由全副武装带来的体力和精神的双重挑战。古正涛说:“刚进入重症监护病房时,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危重的病人,多多少少有点担心,厚重的防护服设备会让视觉、听觉和触觉明显下降,防护服不透气,温差产生的水蒸气在护目镜上凝结起雾,整个班下来,有时会觉得喘不过气,护目镜勒得额头疼,衣衫被汗水浸湿。随着对疫情了解的不断加深,担心少了,大家的信心都在增强,对患者病情的把控更加精准,面对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更需要加强综合治疗。不管是医护人员还是病人,我们都是离开了亲人,在医院里和病魔战斗。我们有信心!我们战必胜!”

                                                    

让我们认识一下来自北京协和医学院的6位援鄂年轻博士后,他们是:

徐源,男 ,2016级临床医学博士后,外科;

奥登苏日塔,女,2018级临床医学博士后,耳鼻喉科;

谭骁 ,男 ,2016级临床医学博士后,麻醉科;

杨阳 ,男,2017级临床医学博士后,外科;

蓝国儒,男,2018级临床医学博士后,麻醉科;

李天佳,男,2018级临床医学博士后,麻醉科。

 

这些博士后,只是百余位援鄂博士后人员的缩影,也是4万余名英勇援鄂医护人员的一分子。在祖国有难,人民需要危机关头,他们英勇无畏,勇挑重担,把所学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们在自己最好的年华,书写了无悔的青春!向他们致敬!